一直在跟客戶溝通,但是卻沒有交集

如何化解雞同鴨講|設計師的專案溝通術

目錄

  1. 客戶為什麼「聽不懂」我們的專業?
  2. 信任不是理所當然,而是要靠一次次的溝通建立
  3. 溝通沒交集的底層原因:彼此都沒聽懂對方的明白
  4. 專業設計師該如何「翻譯」設計?
  5. 如何在接案時,減少溝通落差?
    • 接案平台上的說明
    • 自由工作者的提案策略
    • 一人公司的溝通流程
  6. 個人品牌、設計報價,都是溝通工具
  7. 結語|別讓溝通只流於表面,專業是靠耐心與方法被看見

無語問蒼天:為什麼明明一直在溝通,卻越扯越遠,很難聚焦

我想,大家可能也有遇到這種情況,就是:明明一直在跟客戶溝通,但是卻感覺沒有交集。你無語問蒼天,想說:上輩子到底是造了什麼孽?這輩子才會來當設計師啦?說好要討論設計方向,結果開到一半:

  • 客戶竟然在糾結在字間、行間
  • 客戶一直在問,為什麼不能把他想要的重點,全部highlight起來
  • 客戶說「我姪子也覺得 Logo看起來怪怪的」

聊完一圈,你只覺得更亂、更挫折。為什麼會這樣?讓我們來拆解背後的真相。

客戶為什麼「聽不懂」我們的專業?

先別急著怪客戶沒sense,我們得先問自己:

  • 客戶找設計師,是因為他本來就不懂設計
  • 我們用的專業術語、設計理論,對他來說是外星文。

如果我們沒有用他能懂的語言來說明,客戶就不可能看懂我們的設計邏輯。

「為什麼跟客戶討論會沒有交集呢?」說穿了,其實很簡單:你們都不懂對方的明白

信任不是理所當然,而是要靠一次次的溝通建立

很多設計師誤以為: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客戶應該要相信專業。但事實是:

  • 客戶認識你才三天,他不知道你有多少能耐能幫到他
  • 他不知道你的思考邏輯,因為你講的他聽不懂,所以很難說服他
  • 他只看到一張設計稿,只能用喜好來判斷

信任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每一次溝通裡,一點一滴累積的。

  • 設計的概念要講清楚
  • 提案要回應專案溝通表裏需求
  • 每次討論都要展現你的專業

溝通沒交集的底層原因:彼此都沒「懂」對方的明白

回想一下:

  • 我們講的「留白」= 平衡、有呼吸的空間
    客戶聽到「留白」= 空空的沒填滿,白白浪費了這個版面
  • 我們說「強化品牌識別」= 提升辨識度
    客戶聽到「強化品牌識別」= 就是logo要大一點?

設計師與客戶大腦裡的想像不同,我們負責把想像翻譯給客戶聽,讓客戶看見將來完成後的樣態,而不是只看到現在。

 專業設計師該如何「翻譯」設計?

白話不代表不專業

  • 不要用「視覺層級」,會讓聽的人不知道你在講什麼
  • 而是說「這些文字、圖片、按鈕,在版面上會怎麼排列,讓觀看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東西重要的,哪些東西是次要的」

用「生活語言」說設計

  • 留白就像書裡的空行,看起來更舒服
  • 用藍色,是因為你的消費者比較相信,冷色調會給人更多的專業感

告訴客戶「為什麼要這麼做」,不只是提案,還要告訴客戶:

  • 為什麼你推薦這個方案,是因為這個方案更適合品牌的調性,消費者更樂於買單
  • 如果是按照他想像的畫面來做,可能帶來什麼風險

這樣客戶會覺得:你不是只會畫圖,而是一個懂他們的行銷策略、品牌脈絡的人。

如何在接案時,減少認知落差?

接案平台上的說明

接案平台常常只能寫短短幾句介紹

  • 別只寫「Logo 設計 30000」
  • 可以加上:「我們專注品牌策略,不但在初期會了解您對品牌的想像,在提案時也會說明我們的設計脈絡,讓您跟團隊都能理解。」價格背後的價值,記得要寫出來。

自由工作者的提案策略,提案不是只交稿,而是:

  • 品牌調性分析
  • 消費者及競品研究
  • 為什麼這樣設計

讓客戶知道:你考慮的不只好看,而是能解決問題

一人公司的溝通流程

一人公司 = 你同時是設計師、業務、PM。

  • 建立設計合約:載明工作細項及報價
  • 合作說明:提供設計合作流程
  • 定期回報:進度更新、說明調整原因

這是在系統化你的專業感

建立個人品牌,是你最好的溝通工具

個人品牌是可以幫你說話的名片

  • IG / Behance:不只是放作品,更重要的是設計理念
  • 品牌網站:除了展現設計理念,更重要的是展現你的商業邏輯

想要提高報價,必須從聽懂需求開始

溝通順暢:

  • 聽懂客戶的需求,減少反覆修改
  • 客戶願意主動發案,甚至介紹客戶給你
  • 比較能夠接受高價

溝通卡住:

  • 修改沒完沒了,當然,也有可能是客戶自己改變方向
  • 客戶覺得找設計師是花錢買麻煩
  • 你自己也會非常內耗

所以

  • 練習用客戶的語言說話
  • 建立系統化的流程
  • 經營個人品牌增加信任

結語|別讓溝通只流於表面,專業是靠耐心與方法被看見

設計師最常掉的陷阱是:

  • 自己以為「客戶應該懂」
  • 覺得「反正我專業,你信就好」

但真實世界裡:

  • 客戶需要被陪伴理解
  • 信任是在一次次白話解釋裡累積的

我們不能只怪客戶沒 sense,因為我們的專業之一,就是幫助客戶看懂設計做好溝通,就是接案設計師,最好的競爭力

郭佳惠
郭佳惠

嘿!我是Evelyn
一名擁有30年接案經驗的平面設計師
我服務過120個客戶
接過1800多個案子
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
我透過5個步驟來創建我的接案事業
並且找到3個賺錢的密碼
讓我在40歲的時候就能夠過著半退休的生活
對於現在的我來說
做設計是因為喜歡執行專案時
為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
讓我能夠更有餘裕的享受工作、享受生活